帮你快速找医生

饭后百步走 真能活到九十九?

2017-09-08 来源:微医

饭后运动是最好的降糖药

       饭后运动,比如饭后慢走、散步,只要不是剧烈的运动,对健康绝对是利大于弊的,非但没有盲肠炎之患,饭后的运动还是降低血糖最好的办法。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就转为血糖,停留在血液中。除了白开水,任何一种食物都是有热量的,只要吃进去都会不同程度地升高血糖,只是快慢和程度的差异。世上还没有一种食物可以好吃、果腹又不升高血糖。现在,这已经是人们健康的一大麻烦,即便每种食物少吃一点,血糖也会升高,这也是糖尿病是中国发病率第一疾病的原因。而血糖高是很多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癌症的基础或者“帮凶”,因此,保持健康的首要前提就是要保持血糖的正常。

       但是,要想保持血糖正常或者是降低血糖,吃药并不是唯一的办法,运动是最快、最直接的降糖方式。因为我们运动时肌肉必须要有能量供应,这个供能就来自于血糖,运动的过程中肌肉就会把血液中的糖分运走,肌肉动用得越多,动用的时间越长,血糖运走的就越多,血液中的糖分因此就会马上下降。吃饭之后原本可能要升高的血糖,就这样因为运动被降下来了,甚至可以保持在正常水平。所以,糖尿病人,特别是初期,如果能坚持饭后运动,甚至可以不吃降糖药就能维持血糖的稳定,而对糖尿病的预防也非常有效。

       “饭后百步走”是中国的老讲究了,再加上那时很少有人得糖尿病,除了饮食中的热量不及现在高之外,过去没有很好的代步工具,体力活动多于脑力活动,这与糖尿病发病率低有很大关系。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中国的糖尿病高发和食物的极大丰富以及出行工具的不断发展是同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因为“饭后百步走”的机会越来越少,促成了糖尿病今天的高发现状。

“饭后百步走”比“百步跑”要健康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认真看一下这句话,说的是“百步走”,而不是“百步跑”。这一点充分体现中医养生的特质:非但饭后,任何时候中医都不推崇剧烈运动,所以,中医养生的代表运动是身心同在“太极拳”,走步的优势绝对不是强健肌肉,而是通过这样的运动达到心神合一,甚至是以心领身、以神帅形的。

       比照“饭后百步走”这样的中国式运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喜欢从西方传过来的“马拉松”,相比以前的不运动,“马拉松”的参与确实改变了生活方式。

       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马拉松”这样过长距离的跑步对身体的损伤已经被发现。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82%的马拉松参赛者都会出现短暂急性肾损伤。

       该研究共对22名马拉松参赛者进行了研究,平均年龄为44岁,41%为男性,结果发现,82%的参赛者的肌酐水平会升高,已经达到急性肾损伤的1级程度,还有2.73%的受试者可以在镜下诊断为肾小管损伤。此外,参赛者的血肌酐、尿白蛋白以及其他生物标志物在参赛第1天达峰值,这些,都是肾脏急性损伤的铁证。

       这是因为,剧烈运动时体温持续升高,处于不同程度的脱水状态,肾脏血流量也因此减少,这些足以伤肾。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高强度的运动是可以导致“横纹肌溶解”,肌细胞内的物质溶解到血循环中,不仅会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而且突然间大量增多的肌肉代谢物,都要通过肾脏排出,这个过程对肾脏就是个很大负担甚至是伤害,严重的会出现肌肉疼、乏力、小便的颜色变深等,但往往以为是累了、喝水少,还有的人可能连这点感觉都没有,化验时也未必能查出,但肾脏的损伤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

       与之相比,“饭后百步走”的和缓与持久对身体百利无一害,更重要的是百步走本身是个放松身心的过程,这一点比机械性竞技体育的强身更有价值,也是中医最提倡的。比如春天时,中医强调要“披发缓形,广步于庭”,和“百步走”一样,都是营造出一种闲散安逸的状态,使身体得以在这种安逸中自我修复,这也是“百步走”比”百步跑”更利于健康之所在。

食物走到盲肠,需要很长时间

       饭后运动可以使食物进到盲肠,由此诱发盲肠炎的说法根本不靠谱!就算食物在运送过程中走错了路,误入盲肠,那也需要很长的时间,绝对不会在饭后运动时当即发生。

       我们吃进的食物要在胃和小肠里停留6-8个小时。很多人有晕车呕吐的经历,早饭后坐车,到了中午的时候实在忍不住了,吐了,这个时候的呕吐物仍旧是早餐,可见胃的彻底排空要很长时间。特别是当食物中含有脂肪的时候,排空更慢。而盲肠,也就是阑尾,在哪里呢?在大肠起始部的盲肠末端。食物要经过十二指肠,空肠、结肠之后才达到那里,所需的时间绝对超过饭后半个到1个小时。

       那么,盲肠炎又是怎么诱发的呢?最直接的原因是胃肠消化不良,肠道食物存积过多,甚至出现“粪石”。所谓“粪石”,就是食物残渣在肠道停留太久,水分被吸干,变成干燥、坚硬的粪块,当它们掉进盲肠时确实可能成为盲肠炎的诱因。由于盲肠和大肠一样,里面原本就有各种细菌,这些细菌会从破损的黏膜侵入血管,导致全身感染,造成高热、寒战等典型的全身中毒症状。除此而外,其他部位的感染没有治疗彻底,细菌可能会随着血液来到盲肠定居下来,也会产生炎症。

       但不管哪种,都和饭后运动没直接关系,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担心饭后运动影响消化、诱发盲肠炎,为此等到把这一顿饭完全消化完,那就要等4-6小时,但到那时候,又是下一顿的吃饭时间了,估计一定还有“饭前运动,不利于消化”的说法等着你呢。

什么人不适合“饭后百步走”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个大概率结论,但也有不适合的,一个是内脏下垂的,一个是慢性肝病的。

       内脏下垂的人多是瘦长体型,身体肌肉很少,而且肌肉还无力,他们腹腔中维系内脏的肌肉不给力,内脏因此下垂。这种人多属于中医说的脾虚,因为脾主肌肉,脾虚自然肌肉无力,其中以胃下垂最多见。

       这种人与其说不适合“饭后百步走”,不如说他们不适合像正常人那样一日三餐。对这种体质和消化能力的人来说,少量多次的用餐习惯是最好的养生乃至养胃的办法,只有这样,胃肠的负担才能化整为零,而且胃也不会因为吃得很饱而再度下垂,如果能少量多次的完成一天的饮食,每餐之后的散步仍旧是可以的。

       一是胃的负担不重,没有下垂之忧;二是,运动是最好的健脾方法,脾气健运之后,肌肉才能恢复张力,与这样的生活方式相比,单纯机械的饭后不运动就太消极了。

       慢性肝病是所有慢性病中唯一一个不主张运动的,不光是饭后,即便平时,也最好静养。

       因为肝是造血器官,运动时肌肉要供血,肝脏就要为此加班工作,如果运动多了,肝脏的负担就重,显然不利于肝病的恢复。

       中医对此的认识是一致的,认为“肝藏血”“主筋”。意思是说肝脏是藏血之脏,身体运动时牵扯到的“筋”归肝所主,必须由肝血供应。

       因此,无论中西医,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肝脏减负的最关键一点就是要减少运动,甚至还提倡平时卧床时把双脚抬高,这样便于血液回流到肝脏,等于是给已经生病的肝脏一次输血。    

文/仁冬

《中国家庭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和微医集团联合主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家庭司、流行人口管理司支持办报。每周一、周四出刊,每期24个版,全国发行,统一刊号CN11—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