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孩子爱咬指甲,需要干预吗?

2024年06月27日 72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需要

 很多家长发现

自己家孩子指甲根本不需要剪

永远是光秃秃的

原来是有事没事孩子就爱“啃一下”

到最后家里指甲刀都落灰了

有严重的甚至把手指咬的“面目全非”“鲜血淋漓”

......
当咬指甲已经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成为一种疾病——“咬甲癖”,它是一种习惯性咬指甲的行为,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不同人群中发病率有差异。
有关统计显示,从儿童期到青春期,咬甲癖出现率逐渐增加,青春期达到高峰,18岁后患病率有所下降,但也可能在某些成年人中持续存在。
 儿童咬指甲的原因
 01心理因素
一方面,性格内向、敏感等特点的孩子爱咬指甲。另一方面,咬指甲与儿童的情绪紧张、焦虑相关。
研究表明,存在焦虑症状的儿童,其焦虑症状可以通过行为问题来表达,很常见的表达方式便是咬指甲、吸吮手指。儿童通过这一系列行为,缓解其焦虑症状,获得安全感。
对于青少年,学业方面的压力可能也是他们“咬指甲”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缺少同龄伙伴、难以适应校园生活、规律的作息时间突然被改变等社会心理因素也可能使儿童青少年出现咬指甲的行为表现。
02家庭因素
①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
如太过严厉,经常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教养孩子,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害怕与父母进行沟通,常常情绪紧张、焦虑,从而以“咬指甲”“吸手指”等行为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感。
②父母对孩子缺乏陪伴 
有研究发现,幼儿的咬指甲行为往往会发生在难以入睡、思念父母时,并且离异家庭、隔代养育家庭儿童咬指甲的发病率较高。
③父母的情绪状况不佳
父母的精神状况会影响到儿童的咬指甲行为,如果母亲较为焦虑,孩子咬指甲的检出率也较高。另外,父母的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状态,进一步加剧孩子“咬指甲”等问题行为。
当然,营养元素缺乏,如缺锌、缺铁,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孩子的味觉敏感度下降,继而引发咬指甲、吮吸手指、甚至是咬衣领等行为。
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
  去除引起孩子焦虑的源头,调整情绪状态

积极了解患儿心理健康状况,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改变/调整之前不适宜的教养方式,多多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机制沟通。

 转移注意力,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当孩子咬指甲时,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画画、玩耍、看漫画书等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把焦点放在咬指甲这件事本身。
必要时使用一些代替物
如使用口腔糖、零食等物品代替咬指甲,逐步过渡。必要时可以给指甲上涂苦甲水,这是一种会领孩子产生厌恶情绪的药水,属于厌恶刺激,某些孩子可能会因此改正掉这个行为习惯。
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苦甲水的市场标准,市场上苦甲水产品真伪难辨,建议家长谨慎选择。
咨询专业医生,必要时进行营养元素的补充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咬指甲与营养元素缺乏相关,建议带孩子前往医院的儿童保健中心,进行相应的检查,看是否有必要进行相关营养元素的补充,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