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寄情山水,舒缓心情、缓解压力、恢复精力、愉悦心境

2018年08月23日 85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作者:刘兰英,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每周二上午,中西医结合精神科专家门诊,擅长:精神科养生保健,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如闭经、出汗,EPS等。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科刘兰英

寄情自然山水是通过长距离旅游、远足郊游,意志观赏风景、游乐嬉戏或隐居于山水间的方式,来舒缓心情、缓解压力、恢复精力、愉悦心境的养生方法。通过寄情自然山水,人们不仅可以领略秀丽山川美景及名胜古迹,或参加不同的体育娱乐活动,来锻炼了身体,增强体魄,而且可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精神上得到了高层次的享受,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因此受到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以及各社会阶层人们的普遍欢迎。

     人们在相对原始的自然风光中更容易感受天地的自然气息,若人的活动能顺应天地,则就会健康长寿,如《灵枢.本神》云:“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另外,《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思想,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人们在春天喜欢春游踏青正是身心顺时而动的体现,春季旅游养生中不仅要通过春游来唤醒身体的生机和活力,也要从精神上长养志气,在游览中体会风景中万物荣发向上的情绪。夏天阳气最盛,万物蕃秀,开花结果,最适合游山玩水,让身体充分运动,天地隆盛的阳气会在人的运动中不断增强身体的正气。秋天万物平定,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肃杀之气降临,秋天旅游适合去一些富有文化传承的景区,感受它们的精神沉淀,让自己身心平静。冬天阳气潜藏,阴气最旺,万物生机闭藏,冬季旅游可多泡泡温泉,滋润身体,“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夺”。

1

     领略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空气  当人们投身于大自然,深山密林,江河湖海,溪泉潭瀑,田园花草,耳目为之一新,呼吸道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神情为之一爽。新鲜空气主要指空气清新、洁净,空气中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粉尘极少,负氧离子含量高。研究表明,负氧离子含量若小于25个/立方米,人就会头痛、恶心、晕眩、疲劳;含量大于1万个/立方米,人就会心代谢活跃,心情舒畅,精力充沛,食欲增加;大于10万个/立方米,就可用来治疗某些疾病。可见,空气是否清新对人的健康很重要。乡村、山地负离子较多,海边、瀑布等地含量最多。经常能够去空气新鲜的地方游玩,对人的身体会有好处,即可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又能对某些疾病起到良好的康复治疗作用。

2

    陶冶性情,增长知识  登高望远,临水听涛,濒海观潮,花丛漫步,山谷跋涉,林中睱游,广阔无垠的原野,苍翠幽深的崇山峻岭、变幻莫测的云雾,奔腾不息的江河大海,可以使人神清气爽,并消除不良情绪。也可以使音乐家、书画家从中找到艺术创造的灵感。我国古代伟大的旅行家谢灵运在《田南树园激流值援》提出旅游的养生作用,认为旅游让人娱情冶性,获得精神放松,同时可以领悟真正的养生之道。另外,旅游不但可以陶冶性情,还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既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又能提高文化和鉴赏水平。

3

     锻炼体魄  旅游中要想真正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体力,才能身临其境,有所收获。因此,旅游是一项锻炼体魄、磨练意志的健身活动,在活动身体筋骨关节的同时,也可使人气血流通,关节灵活,筋骨强健。旅游可使人的躯体筋骨关节得到活动,尤其是足趾得到充分的运动。《吕氏春秋.尽数》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指出运动养生的意义。而旅游不仅陶冶性情的目的,也达到了运动的目的。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认为,运动足趾也像运动手指一样,对大脑健康十分有益。甚至有人认为足掌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经常远足郊游,加强足掌足趾的刺激,对促进健康,延缓衰老很有好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