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产后哺乳期乳房护理

2017年08月28日 23187人阅读

01奶水少或没有奶

有些妈妈在产后的头几天,可能会出现乳汁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奶的情况。其实产后泌乳是个自然的过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只要妈妈和宝宝严密配合,不需要其他太多的干预措施,乳汁自然会变多。

不合适的做法

请开奶师催奶:很多妈妈发现没有乳汁,或者乳汁比较少,会请开奶师催奶,开奶师的做法通常就是按摩乳房,刺激乳汁的分泌,但妈妈们也许不知道,这个时候的乳房很脆弱,不适当的按摩会让乳房很受伤,一些后续的乳房问题都可能跟不当的按摩有关。其实说到对乳房的刺激作用,宝宝频繁有效的吸吮才是最好的刺激。

正确的做法

在宝宝出生后,立马把宝宝放在妈妈的胸前进行肌肤接触,并且在30分钟内让宝宝吸上妈妈的乳房,然后开始按需哺乳,每天给宝宝吸吮8-12次,这才是正确的开奶方式。研究显示,72小时内频繁有效的吸吮时建立奶量供应的关键。

02生理性奶胀  


生理性奶胀通常发生在宝宝出生后3-5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下奶期(泌乳期)。受体内激素的影响,大量的血液和组织间液涌向乳房。同时,乳腺腺泡肿胀变大,造成乳腺导管受压,出奶比较缓慢,双侧乳房全乳肿胀,伴随或不伴随体温升高,此过程一般持续48小时。

不合适的做法

请开奶师开奶:不当的按摩会加重乳房的水肿,使得乳汁更加难以移出。另外用力的挤压乳房,可能会引起一些乳管破损,乳汁渗出引起炎性反应,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出现发热。我们门诊曾经遇到几例在这个时期开奶,导致乳房及乳晕下肿块,肿块发展成脓肿的案例。

正确的做法

如果妈妈此时还在给孩子添加配方奶,那么,请停止。让宝宝频繁有效的吸吮妈妈的乳房是解决生理性乳胀的根本之道。不要怀疑宝宝吸奶的能力,那是一种本能。她/他比吸奶器、开奶师要管用很多。

在哺乳结束后,可以用冷毛巾、卷心菜等冷敷乳房,有利于减轻水肿。对于一些母婴分离,或者宝宝无法含接乳头的妈妈来说,如果发生生理性乳胀,可能处理起来会更困难些,这个时候手挤奶的方式可能会比吸奶器更有效,妈妈或者家属可以学习正确的手挤奶方法,帮助妈妈移除乳汁。其实在宝宝出生后我们只要做好早接触、早吸吮,然后让宝宝频繁地吸吮妈妈的乳房,那么就可以降低生理性乳胀发生的概率。

03乳腺管堵塞


引起乳腺管堵塞的原因有很多种:未能有效移除乳汁、导管受压、妈妈疲劳、等等。虽然有些时候,妈妈请的开奶师可以帮助她排出奶结,但其实这不是非不可的办法,妈妈只要学会正确的方法,也可以自己疏通奶结。

正确的做法

无论什么时候,宝宝的吸吮始终是最有效果的,当然前提是宝宝含接好的时候。所以一旦发生奶结或者乳腺炎了,妈妈还是应该尽可能的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房,可以变换哺乳姿势,让宝宝的下巴或者鼻尖对着奶结的地方吸吮,更容易吸通奶结。有时候奶结是因为乳头上的水泡造成的,如果宝宝无法吸通,妈妈自行处理可能会容易感染,所以建议这种情况下可以去专业的母乳喂养门诊就诊。

04回奶


不合适的做法

排残奶:一些开奶师的说辞:排残奶就是在离乳的时候把乳房里的奶排去,不然会造成诱发乳腺疾病,会对下一胎的哺乳造成困难。然而这样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就产奶的原理来说,排去了奶,还会再产生,这样也许永远无法排净。一些妈妈在断奶后的几个月甚至几年都还能挤出乳汁,这个是正常现象,并不会造成乳腺疾病,相反排残奶可能会造成乳腺损伤。

正确的做法

我们推荐由宝宝主导的自然离乳,逐步减少宝宝与乳房的接触,从而逐步减少乳汁的分泌。

绝大部分哺乳问题,妈妈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自行解决。开奶师都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哺乳一种自然规律,是哺乳动物的本能,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对这个技巧已经驾轻就熟,并不要他人太多的干预,过多的干预反而会给乳腺问题埋下伏笔。

建议妈妈们从孕期开始接受专业的知识和教育,这样在面临哺乳问题时,才能有更好的方法去处理,而不是慌慌张张请来开奶师,可能既花了钱,还不能解决问题,甚至是引发后续的乳房疾病。如果妈妈不能自己解决哺乳问题时,建议寻求专业的帮助,比如医院的母乳喂养门诊,乳腺科门诊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