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惊呆了,患者胳膊上挂着“输液器”就回家了?原因竟是这样

2018年01月31日 11851人阅读

输液室里,大家正都安静的打着点滴,其中有一位患者引起了小佑的注意,他手臂中间有一个突出的导管,连接着输液管道,与其他人相比格外特别。

刚想找美小护了解清楚,接下来的这波操作,更是让小佑张大了嘴巴!随着点滴的结束,美小护将他手臂中的输液管断开,将接口处封好,贴上胶布,放下衣袖。

接着这位患者整理好衣服,走出了医院大门,回家了!

这是什么情况?看得小佑一顿懵!手臂上的导管还没拔下来?怎么就回家了?护士姐姐们,你们是不是忘记拔导管了?

带着疑惑,小佑咨询了咱们的美小护,这才知道竟然是一个临床应用的科学的“先进武器”!

临床上,因化疗药物及静脉营养药物具有强烈的血管刺激性,会给长期反复输液治疗的患者造成静脉炎,若渗漏还可能造成皮下组织坏死溃疡,影响肢体功能。

因此,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能大大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确保化疗过程顺利进行,利于疾病的康复。

为方便就诊,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为广大患者提供PICC穿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服务,开设PICC护理门诊。截至目前,已有数百位患者接受了穿刺或护理服务。


PICC置管穿刺

“刘叔叔,你好。我是六病区的护士长李毓民,根据你病情的需要,现在给你做PICC穿刺,请躺好。”

1月18日10:00,六病区肿瘤癌患者刘华富(化名)老人顺应护士长的口令,躺下,调整身体,伸出右手臂,静静等待穿刺。

检查穿刺器具,生理盐水清洗,穿戴医用一次性手术衣,手臂碘伏消毒……娴熟地操作每一个步骤,一切准备就绪,刘华富握紧了拳头,脸上略有紧张的神色。

“叔叔,针管有点粗,有点疼,你忍着点,很快就好!”穿刺前李毓民作着心理安慰,缓解刘老的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穿刺。

李毓民与同事一起为患者进行PICC穿刺

确定穿刺位,皮尺测量穿刺部位至上腔静脉长度,手臂扎止血带,进针,插入导管,调整,穿刺置管完成,脱下手术衣,额头浸出一层汗渍。

置入导管后,可降低化疗过程中液体渗透压或化疗药物对患者造成的组织疼痛、坏死,但不能立即使用,需拍X光片确认成功后,才能通过导管注入药物。

“根据临床患者需要,PICC穿刺可以随时做,不需要预约时间。”李毓民介绍说,做一次穿刺大约半小时,术后观察一小时无不适,即可回家。


PICC置管维护

1月25日,周四,8:00,杜阿姨像往常一样早早就在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PICC门诊等待,当天是她进行置管护理的日子,由骨科护士长周晓静为其护理。

杜阿姨是一位肿瘤患者,通过化疗控制病情,需长期做静脉输液,为解决其每日的扎针之苦,做了PICC穿刺,置入了导管。

捋起袖子,露出置管口,撕下贴膜,观察导管位置是否正确,为置管周边皮肤消毒,清洗输液接头……护士长娴熟地操作每一个步骤,患者神情轻松地接受护理。

周晓静为患者做PICC置管维护

PICC置管后的导管直达临近心脏的大静脉,有效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同时,因大静脉的血流速度较快,化疗药物可被迅速冲稀,能有效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患者手臂上的‘导管’就是一条生命线。”周晓静护士长介绍说,不仅关系到导管安全使用及其寿命,若维护处理不当,很可能引起感染、导管脱出、异位,甚至诱发并发症。

因此,每周二、周四的PICC护理门诊,轮流值班的李毓民、周晓静护士长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居家时的护理情况,比如有没有出现不适、是否按相应要求自行护理等,再做护理。

导管冲洗是PICC护理最重要的环节。

10ml生理盐水通过注射器缓慢推入,导管通畅,没有任何异常,注射顺利完成,固定PICC外露端口,贴好保护膜,结束本次护理。

患者7—10天护理一次,通过合理的流程、规范化的管理,可大大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温馨提示

  1. 留置期间,不影响我们穿刺侧手臂的正常活动。可以做一般家务:如煮饭、洗碗、扫地等;

  2. 手臂可以做一般运动:如弯曲、伸展。注意避免穿刺侧手臂过度用力,提重物、拄拐等;

  3. 输液时:注意不要向置管侧侧卧; 

  4. 不输液时:需每周更换敷料,冲管;

  5. 注意保护外露的端口,防止导管损伤或被拉出体外。

  6. 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

  7. 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衣袖;

  8. 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衣袖,注意衣服袖口不宜过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