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治疗相关因素)

2018年07月27日 74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治疗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存在一种中心静脉通路装置(CVAD,即导管)和使用化疗及其他全身性治疗。例如,Heit等报道,与最近未曾接受手术的非机构内患者相比,在住院的患者或限于疗养院有和没有最近手术的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分别增加接近22倍和8倍。

许多专门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有关。这里不提供这些药物的明细表;相反,NCCN指南描述一些3类代表性抗肿瘤药物(细胞毒药物化疗方案、雌激素化合物激素疗法和抗血管生成剂)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相关性的证据。山东省肿瘤医院呼吸肿瘤内科张品良

若干研究已证明在癌症患者中细胞毒药物化疗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相关。例如,在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中,与无恶性肿瘤的患者相比,当肿瘤患者正在接受化疗时与肿瘤患者未正在接受化疗时发生可确定的静脉血栓栓塞的比数比分别是6.5和4.1。在另一项回顾性调查中,接受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年发病率是15%。Khorana等已公布了一个危险性评估模型用于评估正在接受化疗的不卧床的肿瘤患者中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该危险性评估模型最近已被Ay和同事验证并推广,他们发现D二聚体和P选择蛋白为不卧床肿瘤患者辨识静脉血栓栓塞的辅助危险因素。然而,这些实验室检查在癌症患者中不是常规测定,因此一旦在今后的研究中验证后就应将其包含在常规血栓形成危险性评估中。Khorana等发现的危险因素,建立了危险性评估模型的基础,为正在接受化疗的不卧床的肿瘤患者中开展前瞻性、验证性随机临床试验评估针对静脉血栓栓塞风险预防的风险与收益做好了准备。

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被证明与应用外原性激素化合物有关,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例如他莫昔芬、雷洛昔芬)用于防治某些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癌症。应用激素化合物,如激素替代治疗或口服避孕药,也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有关。最新的病例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提示对于复方口服避孕药,在不同的配方之间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可能不同,取决于使用的黄体酮类型。据报道己烯雌酚磷酸酯联合阿霉素用于治疗激素抵抗的前列腺癌时与仅应用阿霉素相比增加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已有证据支持具有抗血管生成特性的免疫调节剂(例如沙利度胺联合阿霉素和/或地塞米松;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增加相关(见不卧床门诊肿瘤患者预防性治疗指南部分)。其它用于癌症支持治疗的药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也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有关。癌症治疗的同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相关,如来那度胺,可能进一步增加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大量的研究结果已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的存在为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EDVT)的一个危险因素,尽管有关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导管/装置放置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可能是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以后静脉淤滞和血管损伤或由于导管放置发生感染的结果。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报道的差异可能的原因也许包括最近在导管材料与设计方面的改善与在一些研究中应用的诊断策略各种各样(即,临床识别有症状的事件,而放射学检查确定有症状与无症状的事件)。

【NCCN VTE 2015V1 综述部分P5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