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条结果

  • 息肉到肠癌 其实是一条完全可以阻断的路近年来,大肠癌已成为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更引人关注的是,这种过去属于中老年人的癌症,已悄悄“盯”上了30多岁的年轻人。专家介绍说,如果能够早期防治结肠息肉,完全可以避免大肠癌的发生。结肠息肉指的是隆起于结肠黏膜表皮,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息肉的大小不等,多数结肠息肉患者早期临床症状轻微或者没有症状,往往是常规结肠镜或者钡灌肠检查时偶然发现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内镜、X线、B超等检查技术的进步,消化道息肉的发现率大大提高了。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
    刘盈 主任医师 2018-10-09 20:37:10
  • 今天来讲一讲肠道中常见的大肠息肉息肉的癌变历程,了解它,预防它,治疗它。“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形容一对恋人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而“息肉”和“癌症”也一样,同样象恋人那样无法分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肉,胃肠道指的是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就是俗话说的胃肠道上长了多余的东西,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息肉是个大家族,除了胃肠道外,息肉还容易生长在鼻腔、声带、胆囊、子宫、膀胱等部位,医学上一般按生长的部位命名,例如,叫“鼻息肉”、“结直肠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一般来说,息肉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就像潜伏“特工“一样,潜伏生长
    严京哲 副主任医师 2017-11-10 12:12:52
  • 、33、35、39、45、51、52、56、58、59、66、68等与癌癌前病变相关。低危型如HPV6、11、42、43、44等主要与轻度鳞状上皮损伤和泌尿生殖系统疣、复发性呼吸道息肉相关。已在接近90%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99%以上的子宫颈癌组织发现有高危型HPV感染,其中约70%与HPV16和18型有关。高危型HPV产生病毒癌蛋白,其中E6和E7分别作用于宿主细胞的抑癌基因P53和Rb使之失活或降解,继而通过一系列分子事件导致癌变。HPV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适于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长,主要感染人体特意部位皮肤、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性接触为其主要的传染途径,期在3个月左右者传染性最强。其他
    孙建明 主任医师 2018-03-09 20:10:15
  • 上皮增生、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部息肉、慢性肝炎、结肠多发性息肉、HPV和HIV感染等;(4)身心健康,生活规律,适当锻炼,积极提高免疫功能等,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了让癌症发病率早日下降,希望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大家行动起来,为实现健康中国而不懈努力!肿瘤防治应战略前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医院)研究员程书钧肿瘤是什么?它可能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是人衰老过程中一种环境压力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人生命过程中以免疫为主导的宿主因素从盛到衰的结果。其实,自肿瘤进入人们视野的那一刻起,人类对肿瘤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目前,国内外诸多研究已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
    孙雨萌 住院医师 2019-03-14 00:06:46